汽车“眯眯眼”
好看
还记得小时候趴在窗边,看着马路上飞驰的汽车吗?那时的它们总带着一副 “天真模样”。车头四角各嵌着两个圆滚滚的大灯,像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,透着几分憨态可掬,那是刻在几代人记忆里的经典前脸造型。可如今再放眼街头,你会发现从硬派SUV到优雅轿车,甚至是一些休闲旅行车都早已换了“眼神”,变成了被大家戏称的“眯眯眼”。曾经圆润的大灯不见了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纤细如眉的光带、锐利如刀锋的灯组,它们或藏在保险杠高位,或与车身无缝相融,连光线都透着一股未来主义的冷峻。这场“眼神革命”的主角,正是当下席卷全球车企的分体式大灯。
1.因为好看才做
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问:好端端的车头灯,为啥非要“劈成两半”?在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等权威机构的汽车安全评分体系中,大灯眩光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。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,会影响汽车的整体评分,而这对汽车制造商至关重要。乍看之下,分体式大灯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难题。它将照明功能巧妙拆分,上方是日间行车灯,下方则藏着近光灯、远光灯这些核心照明模块,负责“照亮前路”的重活。白天行驶时,上方的日间行车灯是主力。它被布置在车头较高的位置,亮度无需过强,却能让对向车辆、行人清晰识别出车辆的轮廓和位置,既避免造成眩目,又提升了车辆白天行驶的可见性。到了晚上或光线暗的时候,下方的核心灯组开始发挥作用。但真相往往出人意料,汽车制造商选择分体式大灯设计纯粹是为了美观,安全性的提升或许只是这个设计的“美丽意外”,而非初衷。
2.从备受争议到引领风潮
其实,分体式大灯的设计理念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萌芽。先驱者包括1998年的菲亚特和2000年的庞蒂亚克。但可惜的是,它们“生不逢时”。菲亚特上市之初,其前卫甚至颇具争议的造型一度令市场却步,导致销量低迷。直到2004年改款回归主流审美后,市场才逐渐认识到它无与伦比的实用性与空间布局,口碑持续发酵,最终推动了销量的强势反弹。而真正让分体式大灯迎来高光时刻的,是电动汽车的崛起。传统燃油车需要的前格栅逐渐消失,汽车前脸不再由散热器定义,而是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。所以,车前脸变成了一块完整的“画布”,需要设计师为其增添新的创意色彩。除了将日间行车灯和主大灯分离之外,连续的灯带也成了设计师发力的重点元素,一些汽车品牌开始用单条LED灯带连接日间行车灯。
虽然在汽车设计领域,车灯已成为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之一,各种创新设计层出不穷,但是并非所有设计师都对当前流行的照明设计趋之若鹜。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