猴子为何不能当宠物?
好看
把猴子当作宠物养,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禁止的,但是如果稍微回溯一下历史,我们就会发现猴子在宠物界的地位曾经一度超越了猫猫狗狗,从原始森林里的部落居民,到皇室宫廷的王孙贵族都对猴子宠爱有加,与此同时,猴子也给它们的主人带去了不少麻烦,打碎锅碗瓢盆事小,危及生命事大,事实上,猴子的能耐和天性直接决定了它们不适合当作宠物。
猴子以身手矫健、活泼好动闻名,同作为灵长类动物,它们与人类无论是行为还是长相都有几分相似,尤其是小猴子,更是容易让人产生好感。然而随着猴子长大,“好动”逐渐变成了“好斗”,“monkey(猴子)”也成了“monkeying(胡闹)”,因此成年猴子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可爱,而往往是具有攻击性,这也使得许多信仰崇拜、传说故事中的猴子,都与好战好斗、神通广大有关,比如印度猴神“哈奴曼”是四面八手的战神,也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;又比如齐天大圣孙悟空是斗战胜佛,也是机智和勇敢的化身。
人们之所以会赋予猴子这种性格特征,源自对其行为的长期观察。首先是猴子的食性。猴子不像人类直立行走,它们大多还是以树栖和半树栖为主,生活在林间,穿梭于树丛,这并非只是由于我们常说的“好动”,而是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,猴子是杂食性动物,最常以树叶、果子等为食,这些食物的能量密度较低,需要以量取胜,所以猴子们要想维持身体的各项机能,就得将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寻找食物。
第二,猴群的等级。猴子好战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源自猴王争夺的场景,猴群(尤其是野生猴群)的等级制度森严,其中猴王的地位至高无上,它拥有对猴群的控制权,以及与雌性猴子的交配权,但是要当上猴王并保住自己的位置,就避免不了一场又一场的恶战。
第三,猴子的暴力。即使不是猴王,猴子在成年后也会出现击打、啃咬等暴力行为,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,每年我们都能听到人被猴子咬伤的报道,去过峨眉山的朋友也都知道,景区的宣传和带队的导游会一再强调不要招惹猴子,以免遭到攻击,如被咬伤要及时打针处理等等。
野生的猴子每天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觅食,这也保证了它们足够的运动量,但是如果被当做宠物,猴子的活动范围就会受到局限,既不利于猴子的正常生长,也增加了它们被激怒的风险,无论是从猴子的角度还是从人的角度,都弊大于利。在我国猴子大多都是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,这不光是为猴子的生存发展考虑,也是为人的生命负责。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