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生爬山圣体

好看Daily
上坡不喘气下坡很轻松,爬山就像走平地...山野另个角落里就有个“爬山圣体”。同样是爬山,有人开局猛如虎一上坡就垮;有人爬山不累还自带蓄能发电,天生爬山圣体的人,究竟做了什么? 也许有无数种理由,所谓的“好底子”“好体能”“金刚腿”.......但真相其实就是这八点。他们,可能就是比大部分爬山费劲的人,早早关注到了这些技巧才能在山野间游刃有余。
一、掌握爬山发力点 上坡累下坡难,几个回合后气喘膝痛脚趾痛。爬山就像马拉松,唯有掌握正确的爬山发力点,才不会很快精疲力尽。那么,爬山时该如何上下坡: 1.上坡路 尽量让脚后跟吃劲。脚后跟自然就在人的重心上,于是身体的重量就能分配在大小腿乃至腰上,这比用脚前掌爬山要省1/3左右的劲。用脚前掌爬山,等于让小腿累死而让大腿闲死。坡路上常会突出块石头、石埂之类,要用脚跟踏之。 2.爬坡时 爬坡时可以有点外八字,外八字式迈步便于让脚跟吃重,也减少脚面与小腿的角度使肌腱舒服。虽不会走得特别快,但不至于停歇,每迈一步膝关节都挺直一下,仿佛一步一顿。同时,可用手掌压在大腿下部助力。一是为了让手臂和腿形成一个力矩而将臂力转移到腿上;二是手掌的压摁有助于大腿肌肉的紧凑而得以发力。 3.下陡坡 通常下陡坡时宜侧身走,重心略靠后,稳住一脚再移一脚。但背着身往下倒走,视野不好,且过慢。可采用仰面坐着走,即用屁股蹭着走,两手也撑着移动,安全而快捷,只是稍费裤子。 二、减少坐下来的次数 面对动辄上千的爬升,双腿的持续发力,一感到疲惫就坐下,往往会更累。坐下休息后再次动身,十分疲劳的双腿将要消耗更多能量,来支撑整个身体和背包的重量。其实,休息时没必要全身坐下。那么爬山时该如何休息: 1.斜靠树干。减轻双腿承负,缓解压力。 2.坐在高地。最好坐在与臀部高度差较小的斜坡、石块上来休息,起身走的时候不用耗费很多体力来抬起全身。 3.坐在前方平缓的路段,不要在休息之后立即进入拔高的地方。休息后心肺和肌肉都处于平静状态,突然需要巨大体能,会引发危险不说,还更浪费体能。 4.手帮着把腿抬上高台,然后用手按膝部上升身体。有时需要攀上一个高石台,不要完全使用腿部的力量上升身体。上下肢进行搭配是最好的,可节省很多体力,又保证安全。
三、调整步伐,步幅放小 登山不同于平常行走,若大步行进,只会让膝盖得不到有效活动,加上乳酸积累过多,便会引起酸痛、疲劳。相反,小步慢走可以有效减少乳酸的积累,多活动膝盖也可以让乳酸得到迅速释放。爬山时常容易疲劳的原因,大多就是平地跨大步,加快速度来走路,破坏了有规律的节奏性而导致。爬山时该如何迈步: 1.龟步 在长时间徒步行进中,调整好步伐,把步幅放小,以同节奏速度来走路。不要大步跃进,毕竟腿部肌肉的爆发力有限,应需要一种持久力行走。所以步幅小一些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,反而能充分利用腿部肌肉的韧性,持久保持行走状态不知疲倦。 2.吹气 登山时,总有些山友很能走,甚至来个大上坡也毫不费力,他们往往主动掌握着行走节奏,呼吸与步伐间相互配合。调节呼吸与运动呈有节奏状态,即每走一步呼吸一次。但要注意的是,不要太过强求,不然会拉伤肺部和肋间肌,调匀呼吸是保持体内能源的好方法。 3.利用肌肉 要使走路变成有节奏,最自然的是有氧运动。在上下坡时,利用肌肉的运动,尽可能减少骨骼和关节的负担。特别是在漫长下坡路时,善于利用双脚,使其可发挥立刻停止的作用。与其在漫长下坡后骨骼和关节有不良影响,倒不如让肌肉承担多一些会比较好。 4.休息补充 每走上相当一段时间或路程后,应适当地休息片刻,合理安排休息时间,以及适时补充能源,休息时,摄取一些马上能转化成能源的糖类和水份,使身体快些恢复体力。休息时可以松开鞋带,但千万不要中途脱下鞋子。在长途行走中,双脚会稍微发胀,中途休息脱鞋,接下来的路只会苦不堪言。 四、充分利用深呼吸 在上坡时呼吸短促浅粗,没有规律,只会让身体越来越疲劳。爬山时该如何呼吸: 1.上山时,保持步履和呼吸适当的节奏,有意地去控制达到习惯的状态。面对负重陡坡,尽量一步一呼、一步一吸,疲劳的时候加深呼吸,有意略微减缓节奏,使体能随呼吸分布均匀。 2.急促的呼吸,是对肺肌运动的浪费,使同样运动量不能吸收到足够氧气。好的步履和呼吸节奏,可以坚持数小时徒步而不用停下休息,并且不感到疲劳。同时,建议口鼻同时呼吸,这样能够更加充足摄取到登山所需氧气。
五、闭上嘴巴少说话 登山中,说话耗费的体力、氧气数量都是非常巨大。在说话时,几乎所有肺部吸入的氧气都被用来供应说话,血液中的氧含量也会迅速下降。 六、上山尽量压低重心 爬山时重心低,不仅步子稳,也会节省体力。比如个子小的人,就比个子高的人登山节省体力。上身略微前倾到一个适合的角度,让重力帮助其登山。
七、正确使用登山杖 登山杖在徒步过程中,不仅保持平衡、上坡助力、下坡制动,还能辅助探路、预防蛇类(防身)和辅助搭建庇护所。因此,无论是短距离的城市徒步,还是跋涉在崎岖的山路,正确使用登山杖能减少机体损伤,走得更加舒服和安全。 八、及时喝水补充体力 爬山中,口干口渴是缺水的症状,但不是唯一的症状。缺水时,会感到累,脚和手等肢体变得越来越冷,甚至是肌肉抽筋,少汗和恶心等症状,千万不要等口渴了再被动喝水,应要以少次多为原则,主动喝水。一般建议每15分钟补充110~170毫升的水,饮水速度要慢,不可过猛。活动完成后,依然需要分次喝下500ml左右的水的,但切忌立即一次性大量饮水,一方面会造成胃胀难受,另一方面超过胃肠负担的水并不能被吸收,反而会造成浪费。
查看全文
相关推荐
盘点最善良的8位仙女
2365
20929 已阅读
《叶罗丽》的感动瞬间
6125
37905 已阅读
美国的国球?
7545
65086 已阅读
棒球原来是这样
7795
17678 已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