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班后“上墙”?

好看
攀岩需要上肢力量很强吗?如果是资深健身人呢? 攀岩圈里有一句黑话:“引体拉得好,攀岩不用脚”,强壮的上肢是健身人去攀岩的天然优势,成功的正反馈来得更快一些。但攀岩和健身不同的发力方式,也给健身人设置了新的挑战——协调发力,将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串联起来。从一个人训练,到一群人一起爬线,从涨重量到涨难度,攀岩的挑战性、社交性和趣味性,吸引着更多健身人走进攀岩馆,从下班后健身转向下班后上墙。
早先2023年某社交媒体评选“年度户外之最”,攀岩挤进前十,在《2023户外生活趋势报告》中,也将攀岩列入了品牌四大TVC广告主题中,和徒步、野钓和骑行三大热门项目并列。
很难有人拒绝对高处的向往,一方面来自于对从上往下看的视角的渴望,另一方面,人类期待在困难的事情上,证明自己的力量。对攀岩的误解,通常来自于“有手就行”,“对上肢力量要求高”,但攀岩是一项力量、技巧和策略集合的运动,可以大力出奇迹,也可以润物细无声。
室内攀岩分为三类:抱石线路、难度线路和速度线路,抱石指的是5米左右的矮墙,下方有软垫保护,双手碰到结束点视为结束,难度从V1到V10依次递增;难度指的是10-25米不等的高墙,又被称为大岩壁,上方有绳子保护,包括自动保护、顶绳和先锋,爬到顶端视为结束,难度从5.6到5.14依次递增;速度线路也在高墙上进行,有自动保护器进行保护,线路固定不变,用时短者获胜。
以抱石和难度线路来说,每一条攀岩线路都融入了定线员的思考,就像在出一套考题,爬线者不必拘泥于唯一的解题方法,可以揣测定线员的意图,也可以“气死定线员”,力量决不是决定攀爬能力的唯一因素。“女性的攀爬技术更加细腻”,这几乎已经成了岩友的共识;大力者可以暴力引体,柔弱者则可以通过不断转换重心向上;190cm的攀爬者能偷鸡(靠身高投机取巧完成),比如直接站起来,150cm的攀爬者能展现更多手法、脚法和重心转换的技术。 事实上,攀岩是一项真正老少皆宜、不分性别的运动,不同身体条件和身体能力的人可以找到不同的beta(攀爬方法)。只要你能完成,任何方法都算数。
性别带来的力量差异并没有体现在攀岩上,一直以来,攀岩用户男女比例基本保持45%:55%,女性偏多。最近一年,随着东京奥运会、杭州亚运会等赛事进行,加上社交媒体的推动,攀岩正在变得大众化和年轻化,原本25-40岁的年龄区间开始左移,小白、户外人和健身人也在走进攀岩馆。对于有健身基础的人而言,攀岩的乐趣来得更快。
攀岩的上瘾,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快速反馈机制,一条抱石线平均30秒就能完成,成功或者失败都是即时反馈,如果成功是一种“爽”,那失败之后快速复盘重新尝试,又是另一种“爽”,调整手点和脚点,再沉住呼吸,或许就能完成。没有人喜欢失败,但我们会喜欢只差一步的成功。
查看全文
相关推荐
从芭蕾少女到疯批美人
4206
41631 已阅读
借综艺舞台破茧重生
9549
45674 已阅读
李晟李佳航的爱情奇旅
6762
8449 已阅读
周雨彤杀青宴崩溃大哭
9571
41861 已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