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说“我不行”咋办

好看
“妈妈,我肯定学不会跳绳!”“这道题太难了,我根本做不对!” 当孩子频繁说出 “我不行” 时,家长们往往既心疼又焦虑。这种自我否定的背后,藏着孩子脆弱又敏感的内心世界。其实,每个总说 “我不行” 的孩子,都在向父母发出求救信号 —— 他们需要被看见、被支持,更需要学会如何与自己的 “不完美” 和解。孩子的自我认知,很大程度上源于外界反馈。当他们在尝试新事物时遭遇失败,或是长期被父母过高的期待压得喘不过气,就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。心理学中的 “习得性无助” 理论指出,当个体反复经历失败却得不到有效引导,就会逐渐丧失尝试的勇气,认为自己 “无论如何都做不好”。
比如,孩子学骑自行车摔了几次后,家长一句 “你怎么这么笨”,看似是恨铁不成钢,却在无形中强化了孩子 “我做不到” 的认知;又或是家长总拿孩子和 “别人家的孩子” 比较,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。这些负面评价就像一根根刺,扎破了孩子原本脆弱的自信心。当孩子说 “我不行” 时,先别急着否定或说教,而是蹲下来,看着孩子的眼睛说:“妈妈知道你有点害怕,要是觉得难,我们可以先休息一下。” 这种共情式回应,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,从而愿意打开心扉。
家长可以把自己的类似经历分享给孩子,比如:“妈妈小时候学游泳也喝了好多水,当时也特别想放弃,但后来慢慢练习就学会了。” 让孩子知道,失败是成长的常态,人人都会经历。孩子觉得任务困难,往往是因为目标过于庞大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。比如孩子学写字总写不好,不要要求他马上写出漂亮的字,而是先从 “写稳一横” 开始,完成后及时给予肯定:“你看,这一横写得直直的,特别棒!我们明天再挑战下一划!”
很多家长习惯用结果评判孩子,却忽略了过程中的努力。当孩子画画没达到自己预期时,与其说 “画得不好看”,不如说:“你这次用了好多鲜艳的颜色,特别有想象力!要是再加点细节就更完美啦!” 通过具体的表扬,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进步都被看见,从而将注意力从 “我不行” 转移到 “我可以做得更好”。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,有的发芽早,有的开花晚。当孩子总说 “我不行” 时,别着急催促,而是蹲下来,陪他一起找到破土而出的力量。用爱和耐心浇灌,终有一天,你会看到他自信绽放的模样。
查看全文
相关推荐
白鹿的变美进化史
1941
66807 已阅读
白鹿这身穿搭好温柔
1792
55430 已阅读
《榜上佳婿》大结局
1320
93967 已阅读
罗云熙cp大乱炖
6866
53512 已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