价值上亿的鱼藻纹瓷
好看
2017年苏富比春拍,一件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盌,以2.29亿元港币成交;同年佳士得秋拍,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拍出2.13亿港币天价;2019年,青花鱼藻纹罐以1.02亿元成交……让如此多顶级富豪趋之若鹜的鱼藻纹瓷,究竟有何魅力?
中国人很早就喜爱鱼,从蛮荒时代开始,人们对鱼充满了一种神秘的崇拜,产生了鱼纹的图腾。从历代绘画、雕塑、工艺品、服饰、文学、戏曲、吉祥语,鱼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,由此产生的各种寓意,更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,也增添了许多乐趣。如富贵有余、连年有余、吉庆有余、年年有余等这些与鱼相关的成语,成为许多艺术的创作题材。
道家经典《庄子》中,有载庄周与儒者惠子就“鱼之乐”的机智对辩,脍炙人口。此后“鱼之乐”一词,成为无拘逍遥的象征,长久以来对中国文人而言,别具意涵,既是仕宦遥不可及的幻梦,也是隐士看破世尘的人生。鱼藻纹,作为中国传统瓷器装饰纹样,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彩陶,到了宋代以后,随着绘画艺术的进步,鱼纹题材广泛地运用到瓷器装饰上。定窑、磁州窑、景德镇窑、龙泉窑、德化窑的瓷器中,都有不同风格的鱼纹。北宋汝窑、耀州窑的青瓷上,工匠以刻划技法呈现鳜鱼、鲢鱼穿梭水藻间的场景,暗合《诗经·鱼藻》“鱼在在藻,有颁其首”的意境。
元代景德镇创烧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丰碑,也将鱼藻纹推向高峰。元青花大盘、大罐等器物上的主体纹样装饰图案是鱼藻纹,以其气势恢宏而著称。元青花鱼藻纹从宋元绘画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,形态准确,描绘精致,水藻飘动,鱼儿浮游,水藻漂动显示水的流向,令人感受到水藻鱼乐的意趣。
明代“鱼藻纹”有青花红彩和五彩两个典型品种,鱼纹绘画体现静态,不追求真实性,装饰性强,以鲤鱼为主。明代嘉靖官窑青花五彩鱼藻纹大罐,盖壁在两周青花线之中绘有鱼藻纹,罐外壁在上、下莲瓣纹与蕉叶纹之间,绘有荷花、游鱼、水藻等绚丽多彩的纹饰,装饰疏密得体、细致入神。
清代鱼藻纹绘画细腻,多继承明代绘画技法。到了清中期的乾隆时代,粉彩瓷描绘的“鱼藻图”颇有新意,一般均采用中国画式的构图,吸收了工笔的笔墨形式,这些器物上的“鱼藻图”装饰充满画意,有清代宫廷画的气派。
几千年来,从宫廷到民间,鱼藻纹成为跨越阶层的文化共识,一直都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陶瓷纹饰之一,给人们带来了“年年有余”的美好期盼。鱼藻纹瓷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、历史价值和强劲的市场需求,才有了拍场上的杰出表现,屡次拍出过亿天价。
文章来源:(1)鱼藻纹瓷为何能屡次拍出过亿天价?——华夏珍宝博物馆

查看全文